
健身知識
Fitness knowledge
分類>>打卡!消費!港人在深圳感受性價比|外媒看深圳
打卡!消費!港人在深圳感受性價比|外媒看深圳近期,境外主流媒体聚焦深圳,其中两个话题备受瞩目:一是香港居民涌向深圳的新趋势;二是比亚迪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中的突出表现。香港居民纷纷北上深圳购物的现象已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话题,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而比亚迪上季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持续成为外媒聚焦的热点。
在香港的社交平台上,關于在深圳或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的吃喝玩樂攻略的討論越來越熱烈。隨著春節假期臨近,香港居民到深圳山姆會員商店、Costco(開市客)等大型超市購物的熱情也不斷升溫。據《英文虎報》1月初消息,香港本地旅行社紛紛推出深圳購物旅行團,反響非常熱烈,推出不久便被預訂一空。而《》1月13日報道稱,谷歌趨勢(GoogleTrends)數據顯示,香港居民對山姆會員商店的在線搜索量在兩個月前開始激增。
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0日,香港居民全年有5334萬人次北上,其中超過4000萬經由深港口岸出境。外媒廣泛提到的一點是,深圳大型超市的價格優勢和獨特的購物體驗,促使大批香港消費者轉向深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Costco(開市客)深圳店的開業吸引了許多前來購買廉價商品和進口商品的顧客,其中包括車厘子和茅台酒等。此外,《英文虎報》指出,深圳的山姆會員商店以其低廉的價格和個性化的産品成爲香港人的熱門目的地。根據《》報道,香港大學商學院客席助理教授張天秀表示:“山姆會員店的商品平均比香港便宜10%以上,有些甚至便宜一半。這些大型商店提供了香港沒有的巨大購物空間。香港人喜歡新體驗。”
港元兌人民幣彙率走強也使“香港賺錢深圳花”更具吸引力。《》稱,深圳的會員制倉儲零售商吸引了大批香港購物者,這一現象可能與港元走強令在深圳購物相對便宜有關。報道援引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稱,盡管香港人跨境購物的交通費用較高,但這仍然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隨著香港居民紛紛北上消費,香港特區政府和商家迫切希望留住顧客,刺激本地消費。《英文虎報》1月12日報道稱,特區政府考慮放寬“一簽多行”政策,使深圳居民更方便地訪問香港,這一消息讓香港本地零售商感到欣喜。與此同時,爲吸引更多內地旅客,香港特首李家超宣布延長羅湖和深圳灣口岸在春節期間的運營時間。然而,《》報道援引專家說法稱,鑒于內地産品非常多樣化以及港元彙率上漲,“一簽多行”政策給香港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能有限,香港旅遊業需要更多的變革,尤其是要培育獨特的旅遊特色。
作爲來自中國深圳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在全球範圍內的崛起備受關注。近期,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産商的消息,引發了對其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和發展趨勢的熱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金融時報》、彭博社、路透社等多家西方主流媒體持續跟蹤報道比亞迪的海外市場拓展情況,並著重將其與特斯拉等競爭對手進行對比。
多家外媒注意到,比亞迪在國際市場上展現了強大的增長勢頭。《金融時報》1月16日報道稱,比亞迪去年銷售量約160萬,出口額增長了四倍多,銷往70多個國家。路透社18日報道,比亞迪在印尼推出電動汽車,目標是成爲市場領導者。《華爾街日報》22日的報道稱,比亞迪在泰國的電動汽車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在澳大利亞和以色列等市場也在迅速崛起。同時,比亞迪也正在全球各地建造工廠。《金融時報》18日報道KK體育,比亞迪將在印尼投資13億美元建立電動汽車工廠,該工廠將是比亞迪繼巴西、匈牙利、墨西哥、泰國和烏茲別克斯坦之後,在中國以外建立的第六家汽車工廠,該公司正在擴大其制造業務,使其更接近海外市場。
作爲全球最大的兩家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和特斯拉的競爭也常是外媒關注的焦點。《華爾街日報》在報道中引用GlobalData彙編的數據稱,2023年前11個月,比亞迪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份額接近12%,特斯拉不到3%。多家外媒也提到,早年的比亞迪在海外相對不爲人知,甚至在2011年遭到特斯拉CEO馬斯克的嘲笑。《》在一篇社論中指出,“馬斯克的嘲笑體現了西方對中國制造汽車的傳統認知”。然而,時代變了,如今比亞迪的電動汽車讓特斯拉“望塵莫及”。1月24日,彭博社也報道了比亞迪銷售主管趙長江對馬斯克的“隔空喊話”。趙長江在微博上寫道:“你將在24年遇到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和車型嚴重的挑戰,例如騰勢N7將改變市場的格局,戰勝y車型!”
在聚焦比亞迪海外擴張勢頭的同時,外媒也著眼于比亞迪面臨的挑戰。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貿易風險是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出海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金融時報》16日報道稱,比亞迪和其他中國制造商尚未在歐美等主要國外市場複制其成功,歐盟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以及關稅風險可能會削弱其增長前景。此外,《華爾街日報》指出,比亞迪長期以來一直有在美國銷售乘用電動汽車的雄心,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擋在美國市場之外。
然而,比亞迪正在通過持續的創新和全球合作,積極應對這些挑戰。《金融時報》認爲,在面對擴展海外業務的挑戰時,比亞迪的優勢在于垂直一體化的業務模式和電池生産方面的專業知識。彭博社23日報道稱,比亞迪的迅速崛起反映出中國汽車品牌在開發價格合理的高科技電動汽車方面擁有更廣泛的領先優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認爲,比亞迪要打入歐美市場,應當瞄准兩個國家:匈牙利和墨西哥。雖然兩者都不是巨大的汽車市場,但它們可以作爲通往歐洲和北美的門戶,從而幫助比亞迪真正成爲全球家喻戶曉的品牌。專家表示,在匈牙利和墨西哥擴張將有助于比亞迪在大西洋兩岸站穩腳跟,同時避免高額關稅,這些擴張計劃也可能有助于這家深圳公司應對艱難的地緣環境。